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理论建设
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实践思考——积极老龄化背景下朝阳区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

来源:社区教育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4-05-20 作者:孙国华

收藏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的比率快速增长。北京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429.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19.6%。朝阳区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数量70.9万人, 占常住人口比重20.4%,已提前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未来几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根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68亿,占总人口的19%;而到2050年老年人口的总数预计将达4亿左右,占到我国总人口的近三成。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意味着巨大的老年社会服务需求,需要更多为老服务人力资源的投入。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践行积极老龄观”,“在全社会倡导积极老龄观,引导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参与家庭、社区和社会发展。” 从规划中可以看出,为应对老龄化快速发展导致的各种问题,国家在政策层面倡导积极老龄化的理念。

2002年西班牙马德里《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指出:“对老年人的认可和对他们充分参与的促进,是积极老龄化的主要内容”,并认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的强有力的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由此可见,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动员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群体积极参与为老服务和社会建设,既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社会价值感和自身的生存质量、生活质量,同时也可为解决为老服务人才短缺、老年人力资源不足问题,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贡献。

目前,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比例并不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1年北京市朝阳区在开展“以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治理研究”课题时曾开展线上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研的244位老人中有152人“主动参加社区活动和社区治理服务”,占比为62.29%;有78人选择“被动配合”,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更有8人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6人选择了“不清楚”。参与本次问卷调研的人员大部分为社区老年大学学员,很多人是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老人,但从这组统计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就是这些经常参与社区活动的老年人中,也有近40%的人是被动参与或者不愿意参与,说明社区老年人的参与意识和意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有哪些因素影响制约着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呢?

一、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条件与影响因素分析

(一)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基本条件

社区中老年群体人数较多,但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具备社会参与的条件。综合老年群体社会参与需具备的各种主客观条件,最基本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身心健康;高龄或者多病,甚至生活处于失能、半自理状态的老年人,即便有社会参与的意愿,在现实中也难以实现。二是要具备社会参与的基本能力与素质;三是要具备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路径与平台。

(二)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影响因素

影响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因素有很多,结合上述社会参与的条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社会参与的认识和意愿。一些人认为自身年龄偏大,辛苦半生,终于可以回归家庭安享天年,不愿再重新参与到社会事务中;二是不清楚社会参与的内容与路径。有些老年人虽有社会参与的意愿,但却不知道自己能参与什么?如何参与?同时也存在一些社区由于资源有限,缺少师资和经费,无法满足老年群体参与需求的情况;三是一些老年人因自身素质或脱离社会太久,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和参与能力不足问题;四是缺乏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每个人参与社会事务都有自身的动机与需求,比如满足生存和安全的需要,缓解孤独感,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等,如果缺少社会参与的激励机制设计,就无法对老年群体形成社会参与的吸引力。

明确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条件与影响因素为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促进工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采取哪些措施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便成为关键。北京市朝阳区结合区域特点和自身多年工作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路径。 

二、朝阳区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实践探索

朝阳区充分认识到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意义及满足老年群体文化教育需求的重要性,早在世纪之初便以朝阳社区学院为平台和载体,在认真分析老年群体特点与需求、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逐步明确了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方向和实施策略。

(一)举办老年教育国际论坛,宣传引领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理念

人口老龄化问题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早在上世纪后期,联合国就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先后召开了两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和《政治宣言》,提出了把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和老年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全面系统宣传这一“积极老龄化”理念,朝阳社区学院联手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连续举办了八届老年教育国际论坛,加强在老年教育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借鉴国外老年教育先进理念和做法,宣传推广我国发展老年教育的经验与成果,扩大我国老年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同时通过举办老年教育国际论坛来研究朝阳区老年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普及宣传积极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引导老年群体树立“积极参与、老有所为”的理念。

(二)建立老年教育基地,开发老年教育课程,拓展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内容与途径

老年教育本身就是老年群体乐于参与的重要内容。朝阳区以建立老年教育远程网络教学点和老年大学分校的形式在街乡社区广泛建立老年教育基地,拓展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的路径。自2012年开始,朝阳区借助北京东方妇女老年大学的网络课程资源,在43个街乡和部分社区建立了233个远程网络教学基地,组织社区中的老年群体在教学基地借助电视、投影等设备共同观看“银龄课堂”近4000课时的网络课程,共同分享交流学习体会心得;同时整合朝阳区老年大学资源,通过资金、师资等资源支持,在街乡建立起9所老年大学分校。这些基地和分校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开设老年群体感兴趣的课程,吸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参与到学习中。老年学员在这些基地中一方面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升自身素质,丰富精神生活;同时也通过参与到集体和团队生活中,实现了再社会化的过程,为他们的社会参与提供了基本途径。据统计,长期在朝阳区老年远程网络教学基地和老年大学参与学习的老年人年均近10万人次,仅来广营、潘家园老年大学分校就常年开设二三十个培训班,学员均已超700人。

(三)开设社区老年教育骨干培训班,培育并开发老年教育人力资源,提升老年群体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参与能力

基层老年教育基地的师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很多街乡社区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因素。朝阳区十年前便开始尝试探索举办老年教育骨干培训班,由朝阳社区学院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依据街乡急需的师资方向确定培训专业类别,聘请优质师资,为街乡推选的“身体健康,有基础、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志愿为街乡提供教育服务的骨干”开展无偿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一是志愿服务精神,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让更多的居民受益,升华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团队管理的知识和方法,让这些骨干学员学会如何组建团队、管理团队,如何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学习,一起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为和谐社区建设做贡献。三是技能培养,聘请高端专业的教师教授学员们钢琴、合唱、舞蹈、书法、绘画、摄影、朗诵、主持等技能,提升他们在专业方面的能力,让这些骨干在带领团队、教授课程中实现“管有能力、教有水平”的目标。

经过初、中、高三期培训,学员自身素质、社会参与意识及服务能力快速提升,回到社区主动发挥骨干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为社区服务。根据对培训学员服务社区情况的追踪调研,近千名学员中有90%以上的人回到社区后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文化、治安、卫生及各类志愿服务;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成为社区文体活动队队长或诗书画、摄影等培训班教师。这些学员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带领社区居民一起学习、一起参与社区治理,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服务。

除了培养社区参与的骨干学员,朝阳社区学院还借助区域成人高校的平台,为有意愿继续学习的老年群体提供学历教育的平台,圆老年人年轻时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的“大学梦”。2016年开始招收老年学历班学员,五年中已有近700名老年学员参与学历教育的系统学习,并且已经有300多人顺利毕业,拿到了大学毕业文凭。这些学员在学习中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知识储备,结交了新的朋友,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以实际行动带动了一批老年人重新实现了社会参与。

(四)深耕品牌项目,为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搭建平台与载体

朝阳区先后培育了多个社区教育品牌项目,流动人口培训、千课下基层进社区项目开始时主要依托朝阳社区学院自身师资送教进工地、进社区、进企业。但由于学院师资不足,每年举办的场次和提供服务的内容相对有限,无法满足街乡社区开展教育培训的师资需求。老年骨干培训班开办后,很多老年学员在经过几年培训后授课能力和专业知识有了较大提高,逐步充实到社区教育师资库中,扩大了社区教育品牌项目的服务能力。此外,借助源源不断的老年教育师资,朝阳区又开发了种子工程——社区骨干培训、老少三代共摆“成语文化龙门阵”、传统文化进社区和针对残疾人教育服务的温馨家园培训项目已先后被评为市区级“市民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朝阳区组织老年教育骨干班成员以授课、作品展示赠送、节目展演等形式为各街乡的居民和残疾人提供教育培训和文化服务。通过项目培养的近千名老年教育骨干班成员的参与扩大了项目的覆盖面和影响力,项目拓展也丰富了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平台和载体。

(五)创新管理模式,为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提供机制保障

朝阳区建立了老年骨干志愿者师资库,出台了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参与志愿服务次数达到规定要求的志愿者可以进入学院骨干培训班参与更高层级或更多专业的免费学习;已经在基层带起文体队伍或开班授课的志愿者可以进入社区教育社团参与活动。参与温馨家园项目为残疾人开展教育文化服务的志愿者每次可以获得一定的交通和误餐补助。每年12月志愿者日,学院组织评选全区十大优秀志愿者,制作专题宣传片进行全区宣传,并在全年的志愿者风采展示现场进行表彰。这些机制和措施大大激发了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热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老年群体数量逐年递增,这些有能力、有素质、有志愿服务精神老年人也已成为朝阳区基层社区治理的骨干力量。

三、关于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问题的思考

朝阳区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从整体而言,也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思考。

(一)提高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率的空间较大

当前我国60—69岁低龄老年人口规模大,健康率高,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对象。虽然低龄老年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其利用率和社会参与率却偏低。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社区中经常参与活动的老年群体相对固定,参与社区治安巡逻、文化教育、环境建设志愿服务的多为同一群体。还有很多健康的老年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参与到社区文化教育与社会治理服务中,这说明提升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率还有广阔的空间。

(二)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政策保障需加强

目前国家在相关政策中提出了“六个老有”目标,也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理念,但真正实施过程中,却缺少细化的政策支持。政策更多关注如何保障“老有所养、老有所医”问题,在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实现“老有所为”方面较少切实可行的措施和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与习总书记倡导的培养“三有老人”(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指示精神在落实层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老年群体再就业制约因素多

一些老年人虽然到了退休年龄,但考虑到脱离单位的集体生活可能会导致孤独寂寞,影响身心健康和自身的社会价值实现,因此有很多人还希望继续返聘或者重新就业。也有一些老人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也渴望再就业增加收入。但大部分单位在人力资源招聘中关于年龄均有限制,有些甚至直接限制在50岁以下。这致使大部分有精力、有能力、有社会参与意愿的老年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导致大量老年人力资源的浪费。

(四)以老年教育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重要性并未得到充分重视和有效推广

从朝阳区老年教育的实践探索我们可以看出:以老年教育吸引老年人走出家门,参与集体学习和团队活动,培养社会参与意识,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是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现实而有效途径。但这一重要性并未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充分重视。近两年,由于朝阳区老年教育专项经费的削减和管理体制不顺畅问题的影响,老年教育规模和影响力的扩大变得越发艰难。这也直接使得以“老有所学”促进“老有所为”路径的拓展和推广难以快速实现。

(五)促进老年社会参与需要系统谋划设计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有很多途径和方式,老年教育只是其中之一。做好这项工作既需要系统谋划设计,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国家层面而言,可逐步建立老年人才开发服务体系,使自发、分散、零星的开发转向有组织、有目的、有领导、有规划的统一开发。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库和中介服务机构。激励引导有参与意愿的老年人才入库备选备用,将信息录入人才信息库,有为需要的企业、社区提供老年人力资源支持。从社会社区层面,可进一步加强理念引导,让更多的老年人认识到积极老龄化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价值与意义,营造利于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激发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热情。

老年人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和宝贵财富,我们应不断加强理念引领和机制保障,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探索促进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的路径和方法,让老年群体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持续为推动科学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余热”,“再创伟业”。


上一篇: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社区教育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