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社区教育管理创新的实践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5-01-13 作者:系统管理员

收藏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社区教育学院、宁波电大北仑分校 彭玲北仑位于宁波市东部,濒临东海,三面环海,北临杭州湾,南临象山港,有常住人口约61万,其中户籍人口约36万。它是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国家级开发功能区最为集中的区域。2011年,北仑区及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两区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45.8亿元,人均18.3万元,居浙江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5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999元,走在浙江前列,遥遥领先全国。

  区域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北仑发展社区教育给有现实的土壤和基础。一是工业现代化发展程度高,职业技术教育空间需求大。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培养大量的职业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职业教育需求大、发展空间大;二是城市化率虽走在全国前列,但城乡二元结构并存,社区教育城乡有共同需求。

  近年来北仑的经济发展,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农村快速向城市转型。一方面农业劳动力不断向城市工业区转移,另一方面农村走向城市化,社区教育应城乡并进,不可偏废一方;三是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并存,新市民教育成为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北仑各类企业数万家,特别是临港大工业发达,吸引了大量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北仑创业、就业、发展。目前北仑外来人口(包括非常住人口)约50万,已超过北仑本地户籍人口,在工业企业就业的有24万多人;四是社会管理走在全国前列,为发展社区教育创新了良好基础。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北仑着力促进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在社区建设进程中,除抓好城市社区外,还先后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农村社区化管理模式、外来新市民社区管理模式、企业社区化管理模式等等,均取得了良好成效。这些都为发展社区教育事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建立北仑区社区教育管理机制

  (一)区域一体的指导协调机制

  北仑建立了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组织协调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2007年,北仑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及区委组织部、宣传部等36个成员单位分管领导组成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教育局,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各街道乡镇成立了社区教育协调委员会。北仑构建了社区教育指导委员全局统筹、各街道乡镇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各社区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多方联动的管理格局。教育牵头组织,多部门一体联动,使社区教育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迅速推进。

  (二)学院主导的网点布局机制

  北仑建立了三类学院主导实施的网点布局模式。

  一是以社区教育学院为主导的社区教育。在北仑区建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在街道(乡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学院),在社区建立市民学校、假日学校,行政村建立村民学校,企业建立职工学校,形成以社区教育院牵头、街道(乡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学院)参与,市民学校、假日学校、村民学校、职工学校等具体落实的三级社区教育培训业务网点。目前,北仑共有区级社区教育学院1所,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学院)9所,实现了街道乡镇全覆盖。在全区41个社区建立市民学校41家,建校率100%;在207个行政村建立村民学校193家,建校率93%;全区在重点社区、市民学习和村民学校建假日学校96家,建企业职工学校81家。基层社区教育网点星罗其布,基本上实现了全区总覆盖。二是以区委党校为主导的政府公共培训。北仑区有关党委政府部门在职责范围内每年组织相关培训活动。每年均有上千万的培训经费。三是以职业院校为主导的职业技术教育。北仑区的职业技术教育重点依托两所高职院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仑职业高中。两所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每年为企业培训大量的技术管理人员。学校创建的职业教育“三三模式”被国家教育部高度肯定。学校还充分利用北仑企业资源,发挥企业在办学、育人、就业中的作用,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了解育人过程中,为就业提供便利。同时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学校主题的三方联动运行机制。

  (三)社会共享的资源整合机制

  社区教育作为一项庞大的教育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北仑近年来探索了一条符合北仑实际的道路。一是设施资源共享。各中小学丰富的图书资源、文化体育设施、教育教学资源向全社会开放,为社会服务。目前已有39所学校文化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开放率达81.3%。为配合全民社区教育,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仑区政府合作建设北仑图书馆,使大学图书馆对学生和社会同时开放。还建立流通图书站,实现图书之间交流互通。北仑有基层图书室177个,建立了图书流通站52个,一些中小企业和部队也主动要求加入图书流通。又投资1300万元建立宁波首个人文阅读主题公园——读者公园。二是师资资源共享。发动普通教育专职中小学教师、有关公职人员义务支援社区教育。构建了社区教育“千百万”工程,即千名中小学学校教师,深入百家社区义务送教,为数十万居民提供教育服务。三是教学资源共享。鼓励区域内教学资源共享和引入区域外教育教学资源到北仑。如大港社区把宁波市政府培训项目引入到该社区,每年承办此类培训10余次。区有关部门把市委宣传部的培训课程吸引到北仑开设讲堂、区社区教育学院把市教育局职业培训项目承接到北仑开班等等,都是社区教育资源共享整合的成功事例。

  (四)社团联动的社会参与机制

  发挥社会团体、协会、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在参与社区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北仑目前共有依法登记的民间组织259家,其中社团109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50家,备案类民间组织1339家,涉及到行业管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保健、社会公益等领域。这些社会组织在参与北仑社会管理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北仑区域内的企业在员工培训方面形成了自觉性,一些大企业每年花在员工方面的培训经费多达百万。形形色色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参与,使社区教育生机勃勃。

  (五)统配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

  开展社区教育经费是关键。北仑社区教育经费是统配结合,即政府引导、各方配套,多方筹措。北仑每年均列支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教育事业。如2011年,区政府安排600万元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安排400万作新北仑人培训经费,各政府各部门综合培训经费约800余万。再如新北仑人教育,要求总部阅览室不少于5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5000册,分部阅览室不少于30平方米,图书不少于2000册。如北仑社区教育以常住人口人均5元,全年365万,各街道乡镇按人均3元予以配套,各社区也有相配套经费。

  (六)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机制

  近年来,北仑一方面继续坚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另一方面把人的素质教育作为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如开展大规模开展终身教育宣传周活动,引导终身学习理念形成。许多社区开展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爱国主题、社会公德、传统文化、体育健身等教育活动,陶冶人的情操,引导健康人格形成,而且类似教育活动项目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二、构建北仑区全民终身社区教育体系

  (一)探索区域化社区教育的七大特色模式

  1.城市社区社区教育——海棠模式。城市社区是现代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海棠社区建有市民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和活动品牌、载体。社区教育活动多、载体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农村社区社区教育——九峰模式。为协调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农村新社区建设战略,将区域内的30平方公里,9个行政村,11000余居民,建立了“一站式”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3.新农村社区教育——慈岙模式。重视新农村社区教育,抓好村民学校校长队伍建设,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到村民学校队伍中。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通常包括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素质教育、民间艺术教育、民风民俗教育、爱国爱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助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丰富农村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素质。

  4.企业型社区社区教育——大港模式。在企业园区建立社区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和服务。在开展社区教育方面,大港社区探索了独特的大港模式。一是联盟式培训,全区中小企业分7个片区,联合上课培训,以解决个体培训经费不足;二是积分激励,职工凭学习积分可到爱心超市兑换物品,享受多项文化娱乐活动;三是6S管理,对学习开展6S标准化项目管理;四是覆盖面广,大港社区职工参与社区教育的全程培训。社区先后荣获“全国示范职工书屋”“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5.混合型社区社区教育——横扬模式。该社区企居混合,社区开设“3T大课堂”社区教育模式(3T,即全员“T”升市民素质、全面“T”升企业形象和全面“T”升市民综合能力),深受居民喜爱。每年开设培训、讲坛等上百起,采取“集中求学、分散办学、挂靠助学、流动送学”形式,把“3T”课堂搬出教室、搬进企业、小区、农村、工厂车间。社区还针对区域内企业众多,外来人口集聚,企居村并存,防治控发问复杂等特点,以创新载体,突出服务,大力推进园区综治平安区域化建设为重点,不断探索企企联防工作,加强劳资纠纷化解,加大综治平安建设,努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确保区域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6.外来人员社区社区教育——银杏模式。该社区探索了一套适合外来人员社区教育的管理模式。采用大学校园管理模式,在单身宿舍内采取男女分层居住、设立夫妻房等人性化措施,让4000多名外来居民在社区里成为了一个相亲相爱的大家庭。银杏社区还大胆创新社区建设的新途径,逐步成为一个集管理、教育、居住、娱乐、就医、就学、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管理、自信生活、自主创业、自强立身服务,治安秩序稳定的特色型社区。

  7.城市化安置社区社区教育——高河塘模式。该社区区民以18个拆迁村的2114户安置农民为主,系北仑区最大的拆迁安置型社区。为进一步提升社区市民素质,社区积极探索拆迁安置型社区市民素质提升的新模式,即“素质提升3C工程”(凝聚融合Cohesion、交流互动Communication、文明和谐Civilizaton),从而全面实现“三提高、三提高”,即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意识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科学文化素养明显提高,全面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打造群体化社区教育的十大特色工程

  1.城市居民社区教育的素质工程。一是加强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北仑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终身化的学习型社区教育体系。率先建立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北仑每年举办“终身学习宣传周”大型活动,着力营造学习化氛围,引导群众形成终身学习观念。二是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创建学习型社区,搭建集课程学习、数据统计、数据兑换多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2.农村居民社区教育的富民工程。一是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掌握新的职业技能,安排到企业实现再就业;二是积极引导职教、成教和民办培训机构开展对乡土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培训,为新农村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现代新型农业专技人才。

  3.企业职工社区教育的惠企工程。一是大力发展学历教育。以北仑电大为主阵地的成人学历教育为北仑培养了大批人才。二是多途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除社区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外,市民还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4.外来人员社区教育的融合工程。近年来,北仑坚持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之间“同城待遇、同等要求、同步发展”的“三同”理念,倡导“本地人、外地人,大家都是北仑人”的社会氛围,着力打造外来务工人员社区教育融合工程。

  5.青少年社区教育的关爱工程。北仑非常重视针对青少年的社区教育,近年来通过“假日学校平台”着力打造青少年关爱工程。一是让青少年假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二是解决外来人员子女假期无人管护的实际困难。

  6.老年人社区教育的银龄工程。社区教育银龄工程是针对老年人提出的。北仑社区教育同样覆盖了离退休人员和老年人。根据调查数据,有85%以上的老年人乐意参加社区教育活动。许多社区积极开展老年社区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7.少数民族社区教育的和谐工程。北仑通过开展少数民族社区教育,增进居民与少数民族人员的互相了解和友谊,促进民族和谐。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北仑区探索了一条符合本区区情的城市民族工作之路。北仑以城市社区为依托探索城市流动少数民族管理,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效。

  8.残障人员社区教育的康复工程。北仑社区教育已有效地覆盖到残疾人层面。一是启动残障人员社区教育康复工程,建立了“北仑阳光学校”,投入数百万资金,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并从全区精心选拔10余名优秀专业教师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二是北仑于2007年启动了残疾人素质教育提升工程,开展“学政治、学法律、学科学、学道德、学技能”五学活动。为全区盲人和视力残障人员等提供学习服务。

  9.新的阶层社区教育的引导工程。北仑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创业发展的乐土,积极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认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创业创新实践。

  10.公务人员社区教育的廉勤工程。国家工作人员教育培训是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公务人员社区教育的廉勤工程是针对党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展的以“勤政、廉政、提高执政能力”为主题的政治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

 
上一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社区居民社区教育参与路径的研究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