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全民同学习 文明润蒲江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12-24 作者:成都市蒲江县教育局 李英 付艳

收藏

 ── 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教育发展之路

一、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高度,谋划社区教育发展大计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相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完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近年来蒲江县在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步伐,建成集中居住区32个,5122户,在建集中居住区18个,5285户,涉及人口近5万人,进城务工人员也愈来愈多。全县坚持以文化润色产业,以景观打造农村,依托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积极培育“休闲、度假、养生、体验”旅游业态。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社区教育的发展成为可能,也是必然。为促进蒲江经济的发展和广大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我们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束缚,以大教育观指导教育工作,坚定树立素质教育、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蒲江为目标,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理论、教育机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全面创新。

  县委、县政府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需求出发,我们坚持“整体规划、梯度推进、条块结合、多方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围绕中心,引导需求,弘扬文化,服务民生”为主线,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坚持在深化认识中统一思想,在统一思想中超前谋划,把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市民素质,优化人文环境的重点工作来部署、推进和落实。2010年出台了《蒲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区教育工作推进学习型蒲江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蒲江社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2012年9月将蒲江县社区教育学院独立设署办公,专门指导全县社区教育工作,给予编制25个,社区教育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拨付。

二、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模式

  (一)统筹协调,健全和完善机制。

  1.建立了县社区教育联席会。2010年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社区教育联席会,成员单位包括18个部门,联席会下设办公室,由县教育局分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

  2.列入目标考核。县目督办把社区教育列为对部门、乡(镇)的专项考核目标,年初下达目标,年末对目标进行考核评价。

  3.完善制度建设。在教育系统内部,全县坚持每月召开一次社区教育工作例会和社区教育干部培训会;完善社区教育片区联系人、每月学习交流、日志填报、信息上报、每月通报等制度;逐步修订和完善社区教育干部考核细则。

  (二)因地制宜,探索农村社区教育模式

  蒲江县社区教育始终以“全民同学习,文明润蒲江”为目标,以课题研究、课程开发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特色活动为载体,积极探索农村社区教育模式,初步呈现出“一乡镇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社区教育发展格局。

  1.“四位一体”的茶乡教育模式,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蒲江县成佳镇享有“中国绿茶之乡”的美誉,是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区。社区教育学校紧扣县委、县政府“三基地一轴心”的发展战略,结合成佳镇茶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需要,经过近10年的不断实践探索,建立了学校+家庭+企业+社区“四位一体”的茶乡教育模式。通过学校教育学生,学生带动家庭,家庭影响社区,社区服务企业的良好社会效果,探索出了一条教育反哺社会、服务经济发展主战场的“蒲江路径”。该镇开设“成佳讲坛”,以成佳茶产业为主题,进行“茶·人”教育,教学内容包括茶诗茶文、茶艺茶道、茶史茶情、茶乡茶技,不仅有茶叶种植、加工技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人格,淳风化俗,教化一方。针对学前幼儿、中小学生和社区居民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模式分类指导,实施社区、企业、家庭、学校的茶文化教育全覆盖。达到了开阔视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提高社区居民生活品质的目的,年培训达2000人次以上。目前,已编辑完成启蒙篇(《茶乡美韵》)、儒雅篇(《茶乡雅韵》)、启迪篇(《茶乡情韵》)、发展篇(《茶香绿韵》)一套课程,该课程2011年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2.开展市民游学体验项目,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依托全县良好的生态资源和特色农产品资源,蒲江县陆续打造推出了石象湖、朝阳湖、长滩湖、西来古镇、光明樱桃观光区等休闲旅游观光区。蒲江社区教育学院与成都社区大学携手共建市民游学体验项目,利用蒲江的生态文明,将休闲文化与市民终身学习的要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将终身学习的理念植入到市民的休闲娱乐之中,让市民在游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充分感受“游”与“学”的无尽乐趣。把蒲江现有的自然人文优势不断放大、做亮,以文教化,寓教于游,使社区教育与区域特色文化融为一体。该项目已确定了成佳茶乡体验,光明樱桃山赏花、品果、健身体验,西来古镇禅茶文化、现代农业观光体验三条线路。2011年到2012年接待全国各地的体验团队100多万人次,极大促进蒲江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增加。

  3.建立“1764”管理机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每年利用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演讲比赛;利用“五·四”青年节开展“扬帆青春理想”讲革命故事比赛;利用“六·一”儿童节开展“感恩幸福生活”唱红歌活动等。尤其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以及热爱家乡和尊老敬老等传统教育。蒲江县大塘镇开展了留守儿童教育实验项目研究,在八年的探索中,建立了留守儿童“1764”管理机制即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七个学生网格工作系统,六大学生管理制度,学校、社区、家庭和企业“四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形成了留守儿童的育人模式,探索出一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可行之路,受到家长、专家、社会好评。并多次受到各级政府的表彰,该校与企业创办的“川电留守儿童之家”被评为四川省优秀留守儿童之家。

  4.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与成都市教科院、武侯区社区教育学院合作,开展了“城乡统筹背景下以活动课程促进学习型家庭建设”的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活动课程主要是城市家庭到农村体验型的“乡村魅力型”活动和农村家庭到城市体验的“城市面对面”活动。首次在蒲江县光明乡开展樱桃山创意比赛活动,第二次在四川大学举行“百年川大·我的梦想”活动,第三次在四川嘉竹有限公司茶艺表演室举行“嘉竹杯”茶知识竞赛活动。活动深受社会好评,先后被《成都日报》《四川日报》《西部职业教育网》《中国日报》报道。通过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合作交流,有力促进我县农村学习型家庭建设。

  5.开展学校·社区对接行动,搭建市民学习平台。利用“世界读书日”“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通过家长会、运动会、艺术节等方式,开展“校长行动、讲师团行动、社区实践学生行动、宣传服务行动、爱国教育行动、全民读书行动、生活品质提升行动和教育培训行动”等八大行动,使社区居民进学校参加读书活动,参与“学习型家庭”建设活动、参加亲子阅读活动,以及聆听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养生保健、关爱生命等讲座。全县通过社区实践学生行动,通过“小手牵大手”,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和“最美家园”评选活动,效果较好,深受大家好评。

  6.部门联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自2011年以来,县联席会18个部门成立社区教育宣讲队,以文艺表演为主要形式,通过创作广大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节目,下乡镇,进社区,与郊县交流演出,每年共开展了宣讲活动20多场,约10000人次观看和参与了活动。依托县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市民学习中心。以“世纪广场”“文化艺术中心”等为主要舞台,深入开展新春游园、元宵节、樱桃节、军民联欢、唱红歌活动,形成了群众广泛参与、艺术氛围浓厚的广场文化,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市民的精神生活。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蒲江建立了幺妹灯非遗文化传习所。收集整理传承人资料和传统曲目,开班传授幺妹灯表演技艺,编写的《幺妹灯文化》课程,2012年被评为成都市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三、把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作为契机,开创社区教育新局面

  我县去年申报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以顺利通过,为进一步开创蒲江社区教育发展的新局面,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特色活动、项目实施为载体,进一步拓展服务空间,延伸工作领域;健全社区教育机制,盘活社区教育资源,让各级各类学校(文化站点)成为全县居(村)民参与终身学习的舞台;面向市场、社会的各种需求,开发多规格、多层次的培训项目,特别是农村特色培训项目,力求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注重培训(授课)地点的便捷性、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培训(授课)时间的灵活性。不断创新和深化农村社区教育的实现形式,走社区教育“全民化”“优质化”“终身化”“人本化”发展之路。

 
上一篇:创建学习型乡镇的困难及措施之思考
下一篇:努力积跬步,以期致千里—丽水电大社区教育工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