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实践研究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11-21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街道 许佳

收藏

   1998年5月,白鹤街道创建“四点钟学校”,在学校与家庭管理的盲点时段,利用辖区学校的固定教室,聘请优秀的退休教师、实行低偿收费,负责照顾学生的校外安全,督导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受到广大学生及其家长的一致好评。2004年随着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莅临指导和各级各类媒体的报道,“四点钟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一、研究背景

  (一)解决“四点钟学校”瓶颈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四点钟学校”的内涵不断由“有形的学校”转向“社区大校园”,服务对象也从“在校的学生”转向辖区所有未成年人。随着“四点钟学校”办学内涵和服务对象的扩展,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受社区教育公益性的影响,经费和师资短缺成为制约“四点钟学校”管理的重要瓶颈。因此,如何不断完善“四点钟学校”管理,全面提升“四点钟学校”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成为发展社区教育的重要要求。

  (二)整合“高校志愿者”资源的社会要求

  大学生志愿活动是高等教育资源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更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表率。近年来,大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主动融入社会、进入社区,积极开展“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志愿活动,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和好评,并成为大学生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形式。因为,为更好地整合“高校志愿者”资源,为志愿服务搭建平台,不仅有助于完善“四点钟学校”的管理,更是积极宣传公益、服务公益的社会要求。

二、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原则

  为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资源优势,白鹤街道主动与高校合作,邀请大学生志愿者参与街道“四点钟学校”特色课程研发和教学,担任“四点钟少先队”辅导员,提供专业培训等。作为一种社会福利事业,使用大学生志愿服务,首先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一)双向选择原则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四点钟学校”管理,首先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即从志愿者的专业特点出发,由高校和街道共同负责,尽量满足其社会实践和就业准备的需要。开设“四点钟学校”的社区根据教学需要,提出人员和时间的岗位需求,由高校负责选聘大学生到“四点钟学校”开展志愿服务,体现出高校和社区在大学生供求方面的双向选择。

  (二)共享共赢原则

  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一方面街道社区充分利用高校的智力和人才优势,为“四点钟学校”的管理服务;另一方面,街道社区还根据“四点钟学校”办学需要以及大学生志愿者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各类岗前培训,充分发挥“小社区,大社会”的平台作用,为大学生适应社会提供学习机会。

  (三)分层使用原则

  根据大学生志愿者的性格特点和能力优势,为更好地用好高校的人才资源为“四点钟学校”管理服务,街道在实践中提出“分层使用”的原则:从形式上将志愿者分为普通志愿者、志愿者协调员、志愿者项目负责人三个层次;根据服务内容,将普通志愿者岗位横向细分。

三、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实践,以“四点钟学校”的管理需要为主线,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效使用为目的,开展了多样化的服务内容。

  (一)以“学科和活动课程”的讲授开展设点服务

  在街道辖区内四所“四点钟学校”设立服务点,为未成年人提供课业辅导、游戏活动等项目。大学生志愿者每学期试教一门与本专业相适应的课程(如学科作业辅导、《小眼睛》系列本土课程辅导等);同时根据自己所学选修课情况,再选择一门活动课程试教。学期末结束递交实践心得或总结。

  (二)以“快乐生活”为主线开展假期志愿服务

  寒暑假是未成年人社区活动的重要时期,开展这个时间段的志愿服务,既是社区居民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开展志愿服务社区的重点。针对街道、社区每年的寒暑假活动主题,围绕“快乐生活”的校外教育主线,大学生志愿者们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成长需要,开展爱国主义、自护自救、文明创建、开心假期等各类主题的志愿服务,成为社区青少年假期里的好朋友。

  (三)以“大学生主任助理”的角色开展社区共建

  与社区开展文化共建,不仅是“四点钟学校”服务社会的需要,也是创建文明社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更是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更高层次需要。按照“共居共建、双向受益、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原则,经过严格筛选和全面考察,挑选一批大学生以“社区主任助理”的角色参与社区文化、教育、宣传等共建活动,开始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使志愿服务不再停留在“来一来、看一看、问一问、做一做”的浅层面上,全面锻炼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了解实践的能力,走出了一条既解决社区工作的结构性矛盾,又促使大学生接受实践考验的新路。

四、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主要形式

  (一)管理和培训双推进

  1.成立管理机构

  社区志愿者管委会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四点钟学校”的管理机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和志愿者项目负责人组成。对于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具体岗位、服务目标、规范管理或在服务过程中出现问题等都将通过志愿者项目负责人和社区居委会讨论认定。

  2.开展岗前培训

  凡是参加社区服务的大学生志愿者必须提前进行岗前培训。该培训由社区工作人员、往期志愿者负责,根据不同内容分别开展。主要包括:介绍社区的基本概况、服务功能、服务项目,使志愿者了解社区和自己从事的志愿服务的概况;介绍“四点钟学校”的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工作流程、质量要求等事项,使志愿者明确自己的岗位要求。

  (二)教学服务助提升

  1.组织教学观摩活动

  对于新到任的大学生志愿者,首先深入“四点钟学校”实践基地,观摩“四点钟学校”日常教学管理活动,跟班见习,了解教学常规,并认真、充分地备课。对于已授课的大学生志愿者,社区组织联系教师、“四点钟学校”管理人员和社区干部随堂听课,其他志愿者的可观摩学习。由教师、社区教育干部对大学生志愿者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在肯定优点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和改进建议,同时作好评议记录。

  2.加强特色教育活动

  为强化“四点钟学校”办学功能,社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特色教学提出了更好要求。每个大学生志愿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至少组织一个课外活动项目,并适当教给小学生一些儿童歌曲和舞蹈。每个大学生志愿者要重点了解一个或几个学生的品德表现、学习情况、健康状况和个性特征,并进行指导性的教育。

  (三)全面多元促考核

  1.个人自我总结

  大学生志愿者进行个人总结,写好教育实践总结或心得,经小组讨论通过,同时做出志愿服务鉴定。

  2.社区全方位考核

  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实行主观和客观量化管理考核办法。主观量化指标主要是指志愿者工作态度的量化管理,主要包括遵守劳动纪律,热情为社区青少年及居民服务,勤问勤学,善于提出创新建议等,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分值。客观量化指标主要是将志愿者具体承担的工作项目,按照工作类型、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数量分别给予一定的分值。根据量化服务指标,初选出优秀学生。所在学校、社区及街道全面评定每个学生的实践成绩,按学校的有关要求填写好《实践成绩表》,并提出优秀学生建议名单。

  3.高校和街道联合评选

  高校和街道根据个人总结和社区考核确定优秀学生,联合盖章颁发奖状,由高校发文表彰。2010年底,街道还联合高校共同制订了“优秀志愿者评选条例”,合作评选年度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组织优秀大学生志愿者的教育实习成果展览。

五、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的社会效益

  通过引入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四点钟学校”管理,丰富了社区的人力资源理念。通过挖掘利用辖区高校潜在的人才优势,社区逐步建立了以“社工为主,义工为辅”的人力资源模式。

  通过参与“四点钟学校”管理,与社区工作人员密切交流,与社区居民的贴身沟通,与青少年的教学互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实自己、展示自我的实践机会,锻炼了他们提前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自我牺牲、乐于奉献的精神。

 
上一篇:[苏州] 昆山“在线杯”吴侬软语挑战昆山话决赛圆满落幕
下一篇:加强社区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