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处的位置是: 首页> 它山之石
让姐妹们在家门口就业

来源:享学网 发布时间:2014-06-25 作者:宁波北仑大碶九峰山社区 杨芝 龚艺群 董春燕

收藏

 ── 记大碶清水村绣花能手马凤雅

  大碶清水村有一位绣花能手,名叫马凤雅,乡亲们都亲切地叫她“马大姐”。

  他们都说,马大姐有一双巧手,一枚绣花针、几团绣花线,就可变出许多栩栩如生的绣品来;她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历尽艰辛开设绣花加工厂,十年间,共为上百名待业妇女解决了就业问题。

  十多年前,凭着精湛的绣花手艺,马凤雅靠给工厂加工绣品维持生计。慢慢地,随着订单越来越多,马凤雅有些忙不过来,便试着分给周围的姐妹做,并手把手教会她们绣花。2002年,宁波市北仑区欣欣绣花服装厂正式成立,主营立体绣花和手工绣花等手工艺品。

  和普通工厂不同的是,欣欣服装厂没有固定的场所,也没有固定的员工。马凤雅把工厂据点设在自己城湾新村的家中,对于路远或是行动不方便的员工,则允许她们带回家做。工厂的员工大都是在家带小孩的妇女,年龄最小的20岁出头,最大的50多岁。

  马凤雅告诉记者,她们大都是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或是年长的妇女,本地和外地的都有。时间和身体原因使她们不能去工厂上班。“当时很多人都说,现在竞争这么激烈,像我这样人员不稳定的工厂肯定存活不了多久。”马凤雅笑言。没想到,她一做就是十多年,而且生意越做越好。“即使是形势最不乐观的时候,我们厂里每年都有三四十人,好的时候人数达到100多人。”马凤雅自己都不知道绣花厂十年来一共吸收了多少名员工,有些人从小孩还在上幼儿园时开始工作,直到如今孩子上初中了还在做。

  “自由”是绣花厂员工常挂在嘴边的词儿,她们没有时间限定,多做多得,少做少得,一个月即使做个十天半个月,马凤雅也不会说什么。来自江西的陈国英是一名平车工,负责第一道缝纫的工序。来欣欣绣花厂之前,她在老家的服装厂里做过八九年时间,月薪3000多元;来这里后,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时间,她负责每天接送,周末也不得不在家看孩子,家庭的经济负担一下落在了丈夫一个人身上。“孩子没人照看不行,又没有哪家工厂会要我。”每天闲得发慌的陈国英来到了欣欣绣花厂,不但顾得上孩子,也能有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

  虽然工作时间自由,但马凤雅却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每一个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要经过七八人之手,以保证最后的精致。“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才能保住来之不易的订单。”马凤雅如是说。目前为止,北仑的工艺品厂、宁波的一些服装厂,以及出口童车的外贸工厂都成了她固定的客户,代加工产品除了绣品,还陆续延伸到儿童玩具、童车配件等。据介绍,绣花厂前几年主要做立体绣花,但近来服装行业普遍不景气,马凤雅便开始转向儿童玩具制作。

  “很多儿童玩具都是我自己设计的。”马凤雅笑着说。生产童装的工厂会要求她做一些小玩具和衣服一起卖,马凤雅就根据童装的质地、颜色、花型等设计配套的玩具。待打好的样品获得确认后,便可采购面辅料,分发给姐妹们做了。马凤雅诚信的经营理念也打动了很多客户。有一次,一个上百件的玩具订单第二天就要交货,马凤雅坚持和员工加班到晚上11点多,把货给全部赶出来了。

  渐渐地,欣欣绣花厂的名气越来越大,一些来自塔峙、青山村、柴桥穿山等地的待业妇女陆续加入了马凤雅的工厂。对于路途远或是身体不好的,马凤雅都会亲自上门送货、取货。虽然收入从几百到一千多元不等,但对于没有就业途径的妇女来说,却已是一笔难得的收入。而且大家一边做工,一边聊聊家常,日子少了许多无趣,过得轻松自在。

  近日,区慈善总会、区妇联和大碶街道分别为欣欣绣花厂授牌“家门口就业帮扶实践基地”和“慈善扶贫助业基地”,区慈善总会还与马凤雅签订了慈善扶贫协议。“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将工厂越做越大,让更多待业的妇女加入到‘家门口就业’的行列中来。”马凤雅说道。

上一篇:我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情
下一篇:立足社区文化建设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